2022年10月13日下午14:30,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叶浩生教授应邀出席江苏师范大学70周年专家讲座,叶浩生教授为我院研究生作了主题为“具身认知及其教育意义”的讲座。本次讲座于教科院13号楼106报告厅举行,由文体部洪倩雯同学担任主持,我院党委书记贾林祥教授出席,我院21级和22级研究生参加。
叶浩生教授围绕讲座主题,主要从具身认知的概念、含义及其教育意义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讲解。
叶浩生教授指出,具身认知的基本概念是身体活动塑造认知。叶浩生教授从“男左女右”这一社会现象出发,提出了关于社会认知与社会活动之间关系的问题。为更全面地解答该问题,叶浩生教授首先借助奥巴马使用左手表达正面信息、实验中受惊吓的小猴子选择依偎在绒布妈妈身边等例子,引导大家思考心理与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其次,叶浩生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心理学家Jessica的一项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身体的动作会对认知和判断产生显著影响。最后,叶浩生教授回归到最初提到的“男左女右”现象,指出我们的社会本质是父权制社会,又因为社会上”右利手“的人居多,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右边的部分相对易于控制。基于此,叶浩生教授认为身体的活动方式就是理性思维的逻辑。
在具身认知的含义方面,叶浩生教授向我们呈现了具身认知的三层含义:第一层涵义表明,认知和思维受到身体的物理属性制约;第二层含义表明,身体构造和身体活动方式决定了认知的种类和性质;第三层含义表明,心智、身体、环境三者是一体化的系统,心智嵌入大脑,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除此之外,叶浩生教授指出具身认知还强调了以下两点:一是知觉存在于知觉引导的行动;二是认知结构形成于反复和经常出现的身体感觉。
在具身认知的教育意义方面,叶浩生教授认为具身认知不仅强调了身体在认知和学习中的关键作用,还指明认知和学习发生于大脑、身体和环境的互动与耦合。对此,叶浩生教授以体育生这一群体为例,指出尽管他们可能文化成绩一般,但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结合具身认知含义中的“认识与行动一体化”,叶浩生教授建议学校可以结合体育运动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同时罗列出了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如诱发神经再生、促进大脑衍生的神经营养隐私释放、改善认知控制能力、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缓解抑郁和焦虑等。
答疑部分:
针对第一位同学提出的”是否能以体育学院的学生作为被试并对比普通学生的测试结果“这一疑问,叶浩生教授认为动作方式影响思维方式,虽然体育生的文化成绩不如普通学生,但是他们经常性的身体动作训练会对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因此,叶浩生教授认为以体育生作为单独群体进行测试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获得一些不一样的发现。
针对第二位同学提出的”以微笑为代表符号的积极心理学与具象认知是否有一定的联系“这一疑问,叶浩生教授指出具象认知和积极心理学是两种研究视角。其中,积极心理学关注心理的积极方面,具象认知可运用在积极心理学中,而微笑的肌肉活动促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即通过身体活动来改善消极方面,进而提高心理品质。二者可以互相借鉴。
针对第三位同学提出的”应如何在引导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时做好活动分类“和“偏动的运动和偏静的运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有什么区别”这两个疑问,叶浩生教授首先建议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应以强度适当的有氧运动为主,过于激烈的运动会对青少年造成过重的负担,不利于他们身体的发展与养护。